海报丨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同时,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能源发展呈现低碳化、电力化、智能化趋势,现代能源科技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

此次改扩建工程概算约124亿元,改建和新建枢纽互通7处。项目总体改扩建以老路原位扩建为主,其中广德城区段采用广德北线(新建段)双向六车道+广德南线(老路路面改善段)四车道路面改善的方案,其余路段采用老路四改八的扩建方案。

海报丨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安徽: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工程 今天(12月29日)上午,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工程开工动员会召开。广西全州至容县高速公路平南至容县段 全州至容县公路(平南至容县段)路线起点位于平南县丹竹镇,对接现有梧柳高速,路线经东华镇、丹竹镇,上渡镇、武林镇、大安镇,跨越南广高铁,向南经大新镇,向南经大坡镇、寺面镇、平山镇,路线进入玉林市容县境内,与规划贵港至岑溪高速公路交叉,经罗江镇、松山镇、县底镇、容州镇,终点位于容县容州镇佛子塘附近,对接现有广昆高速。柳州高速过境线公路(罗城经柳城至鹿寨段) 该项目起点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守善村,途经罗城县、柳州市柳城县和鹿寨县,终点接G72泉南高速桂林至柳州段和G78汕昆高速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江西: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新建工程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是我省10纵10横21联高速路网中第9纵的最南段。路线全长61.061公里,桥梁16350米、22座,隧道总长12967.5米、11座。

项目建成后,太原至寿阳半小时可达,太原至阳泉一小时可达,太原都市圈可东扩780平方公里,对增强太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部城市群建设,形成一条重要的经济走廊带具有重要意义。安徽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工程 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项目,全长91.222公里,设地点在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我国能源转型变革任重道远。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要把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国家能源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能源技术从引进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发展模式。新疆达坂城风电场 (三)回首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我国能源事业发生了沧桑巨变,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快速发展,真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在国际组织层面,与30多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阿盟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中国—中东欧能源项目对话和合作中心、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等5个区域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海报丨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对于我们石油能源产业来说,下一步就是要把技术搞上去,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到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

《人民日报》论推动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当年我们是贫油国。可以说,能源事业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新一代核电、小型堆等多项核能利用技术取得明显突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能力持续提高,低渗原油及稠油高效开发、新一代复合化学驱等技术世界领先,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为主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基本力量。要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在能源领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解决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和挑战。

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清洁用能需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海报丨致敬每一位劳动者

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前进道路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协同推进能源改革和法治建设,覆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能源治理机制基本形成,能源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开拓奋进,确保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将面临巨大变革,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与变革的阵痛,但从长远看,碳达峰碳中和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只有稳妥有序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才能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能源体制释放发展活力。——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推动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繁荣、宜居的世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以更大力度深入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具体合作层面,相继投运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建成了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我国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都需要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

以石油工业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建立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不断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1961年,位于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被发现,新中国又一场石油大会战在渤海之滨展开。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努力,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才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确保全球能源安全。

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能源供给提升能力和质量。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

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相关推荐